成功基翬的左跑浪
雖然口頭上說怕冷不想下水,但小D一旦下水後,就開始展現出高超的水準,這一天,老闆先拿著他的單眼相機幫我們拍照,小D精采的表演,招招入鏡。
「今天根本就是來拍小D的個人寫真嘛!」
除了小D外,小楊也衝得很開心,反倒是美人魚與我的板子雖然厚,卻沒有發揮的餘地。
「寬!我不習慣左跑浪,衝起來怕怕的!」
我也不適應衝左跑浪、但並不覺得左跑浪可怕,可是這一早上我沒衝浪半道浪,這種感覺很不好,好像回到「初學者」的階段。我知道,衝不衝得起來,跟「技術」、「浪況」、「板型」都有關,自己的技巧不好,不該有怨言,但當下,我真的有一種「板子沒有辦法被浪推動」的感覺。
又是血染的衝浪板
這是一個很洩氣上午,而且我的小腿上還被礁石刮出了一片傷痕。因為皮膚先沾了水,備用的防水透氣膠膜黏不住、乾脆就不理傷口,讓傷口泡在水裏好一段時間。
回到岸上後,小腿上的傷口開始流出不少的血,我請老闆拿碘酒給我消毒,做做「樣子」,以求得心安。
下午又到了基翬街浪,這一次好一點,我有衝到幾道浪,不過這時人多了些,連日本人也來了。人一多,我就不自在,怕撞到別人,於是刻意離開人群,但這一「離群索居」,也等於離開了可以衝的浪點。
下午小D換了另一塊更小的板子,起初感覺他滿盡興的,但不久之後,小D表示人太多了,這讓他有點綁手綁腳。
兩隻腳都受傷了----覆蓋率不夠的防寒衣
下午依然不是快樂的衝浪時光,雖然我有衝到幾道浪,但下場卻很慘,衝完某道浪後,我滾到水裏,另一隻小腿又被礁石刮傷了,乍看之下不是很嚴重,但離開水面後,血水就汨汨的流出,有點可怕,接著我就草草的用碘酒消毒了一下。
在以往,冬天衝浪只是穿半身防寒衣;今年,終於買了一件全身的防寒衣,不過下半身也只有到膝蓋的長度。幾年來朋友一直問我:
「不冷嗎?」
只要有在泳池冬泳習慣的人,一定會覺得相較之下,海水是很溫暖的,但任憑我怎麼跟朋友解釋,都沒人相信,還有朋友說:
「不該問寬海水冰不冰?他跟『常人』不一樣。」
這話說得我滿腹委屈,卻不知如何反駁是好?
新的防寒衣「覆蓋率」雖不高,但好處是:少了膝蓋下的長度,穿起來方便多了,但這覆蓋不到的部份,竟成了受創最嚴重的部份。
左右跑浪都有的金樽及好吃的東河包子
晚上我們住在東河鎮的衝浪民宿,第二天,老闆一看浪況,就覺得該在金樽衝浪。小D表示,金樽是他最愛的浪點:
「因為左右跑浪都有!」
在還沒衝浪前,我們先吃了美人魚大力推薦的「東河包子」。包子的種類不少,但最好吃的,還是正港的「肉包」---包子裏面的饀,是蒸得熟爛的肉塊,真是入口即化,跟一般裏面包著肉屑的包子截然不同。
吃完早餐,我們就下金樽衝浪去也!
在金樽,終於衝浪衝得比較開心一「點點」了!
在金樽,我與美人魚玩得比較盡興,有衝到了比較多道浪---雖然沒有像去前年剛拿到「小白」(我的另一塊小板子)時,在蜜月灣玩得那樣開心,但也聊勝於無了。對於小D這種高手來說,金樽當時的浪況有點無聊,一段時間後,小D就離開,休息去了---大概他開始懷念起既溫暖、浪況又好的夏威夷好浪吧?
Home sweet home
中午,吃了午飯,老闆就送我到車站坐車,讓我一人先回臺北。
平心而論,這次的臺東衝浪不算好玩,天氣及浪況都不如預期,讓我開始懷念有著好浪況時的蜜月灣,雖然她有很多時間,提供的環境不盡理想,但卻偶而會提供讓人驚豔的浪況,我不禁感慨:
「與其挑一個好的衝浪地點,還不如挑個好的衝浪時機。」
儘管傳聞中,臺東的浪很棒,但時間點、個人能耐的因素,讓我無法玩得盡興,更何況臺東對我來說,就像「天涯海角」一樣疏遠,不容易親近,與其心心念念仰慕臺東好浪,還不如繼續愛我的蜜月灣好了,畢竟熟悉的環境,比較「有機會」讓人因為熟識,而有好的表現啊!